金银潭医院——中医治疗新冠肺炎重症的“示范田”

中医中药 2020-04-22
  4月22日,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在京结束隔离。1月25日,大年初一,他带领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几天后正式接管南一病区,这是中医首次整建制接管一个独立的重症病区,开辟了中医治疗新冠肺炎重症的“示范田”。

  当医疗队撤离时,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南一病区作为中医药传染病区,由全院15名中医师集中管理。以后,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也要积极地用中医药治疗。

治疗重症:开辟一块阵地


  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组建,主要由西苑医院和广安门医院共35名医护人员组成。他们抵达金银潭医院后,发现这家传染病三级专科医院无中药房,无法开中药处方。于是,他们迅速搭建中药保障平台,新增中药处方信息系统,使金银潭医院能用上中药,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阵地由此开辟。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令人揪心的是,患者随时可能死亡。接管病区的第一个夜班,西苑医院副院长李浩记忆犹新。黎明前,一位77岁的重症患者病情突然恶化,队员王冰迅速穿上防护服,第一个冲进病房为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李浩与王冰交替操作,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本身就很憋气,长时间胸外按压非常消耗体力,护目镜很快布满了水雾……40分钟的艰苦抢救,最终还是无法挽留老人的生命。

  疫情就是检验医务人员能力的试金石。作为中医国家队,大家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付出最大努力,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中医力量。

  一位83岁的老婆婆,一直戴着面罩在高流量给氧状态,只要一脱氧,血氧饱和就直线往下掉。从肺影像看,老人几乎处于高危处境。“经过对患者的综合指标评估,没有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指征,可以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的汤剂,用中药注射剂代替抗生素治疗。”李浩说。

  在治疗的第二天,老婆婆被医院纳入西药抗病毒科研观察项目。没想到的是,入组仅二三天后,老人病情明显加重。“先抛开科研,治病救人要紧!”李浩又给病人重新用上中药注射剂和汤药治疗,先改善肺部炎症……奇迹发生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的病情日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2月3日,金银潭医院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名确诊患者出院。“没想到中医药的疗效这么好!”这是患者的赞誉,也是中医人的答卷。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可以治愈新冠肺炎。

  “这说明中西医结合和中医治疗方案是成功的。”李浩说,“病区里也有部分患者转变很大,从对中医的不了解,到主动要求中医药治疗,对疗效充满信任。”

  “临床疗效才是评价中医药优势的金标准。”黄璐琦介绍,随着医院及患者对中医药的逐渐认可,医疗队接管的南一病区床位由32张增加到目前的42张,收治的均为重症患者,其它病区也开始陆续服用中药,中医参与会诊成为金银潭医院会诊制度的硬规定。不少患者从不了解中医药,到逐步接受喜爱用中医药,甚至有患者要求转科接受全程中医药治疗。

  黄璐琦院士提供了一组数据:对金银潭医院具有可比性的8个病区分析,2月1日到2月29日共收治862例患者,南一区死亡和转出(恶化率)是一位数,其他7个病区平均是两位数。截至3月30日医疗队返回北京时,病区累计收治158例,出院140人,其中纯中医治疗88例,治愈出院率88.61%。“这再次证明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说到这里,黄璐琦难掩激动。

研发新药:打造一把利器


  “白肺、呼吸窘迫、心脏骤停,快来帮忙……”在南一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的对讲机里突然发出紧急呼叫,他迅速换好防护服,冲进病房,持续进行半小时的胸外按压,直至抢救成功。

  在查房中,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齐文升分别开具了中药1、2、3、4号方。这4张处方分别对应的是寒湿郁肺、疫毒闭肺、内闭外脱、肺脾气虚等症型,源自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的协定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主任苗青介绍,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处方。4号方用于肠胃功能不太好的病人,2号方应用于呼吸困难、胸闷等重症病人。

  有一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动辄气喘,胸闷胸痛,高热或持续低热。原来的处方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的病情。医疗队立刻开展沟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急诊科主任杨志旭在原来的方案上又加上了5号方。

  应对疫情,全世界都在寻找有效的方药。随着临床救治病例的增加,中药“利器”的作用初现端倪。在综合其他方优点的基础上,2号方被优化为“新型肺炎方”,成为团队治疗的核心方。苗青说,新冠肺炎最大的特点是湿,湿毒是贯穿整个疾病始终的核心病机。湿邪弥漫三焦,按照三焦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驱除邪气。

  边救治、边总结、边优化,“新型肺炎方”被一个更贴近的名称化湿败毒方所代替。黄璐琦解释,治疗病毒肺炎就像一场足球赛,人体是球场。化湿败毒方就像一个由14味药构成的足球队(11名队员加上3名替补),在人体这个球场上,从前场、中场和后场入手,通过相互配合,击败病毒这个对手。

  化湿败毒方依据古代的经典名方,但是否有用,需要临床疗效来评判。“每天从医院回到驻地,我们团队就马上着手整理一天的病案。这是珍贵的第一手中医临床资料,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完善有重大的参考价值。”齐文升说。

  前方将病人症状、体征、舌脉、体温等诊治要素和实时治疗情况上传,后方进行归纳、统计、分析,为前线提供治疗证据。为更好获得第一手病例相关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攻关组紧急设计开发了舌诊图像采集APP和问诊系统,为全面开展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紧急开发出社区信息采集系统,及时获取医学观察期人群中医诊疗信息。前方与后方无缝衔接,从经验向数据转化,打造战疫“利器”。

  “寻找中医药疗效的高级别循证证据,有利于优化临床方案,提高中医药临床救治效率。”黄璐琦坚信。

  经金银潭医院75例重症病人效果观察,方舱医院452例随机对照,将军路卫生院200多例临床观察,化湿败毒方在核酸的转阴和症状的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研究员开展的小鼠实验发现,该方能够将小鼠肺部的病毒载量降低30%。

  3月18日,黄璐琦主持召开专家座谈会,他向与会专家展示了刚刚拿到的一份通知——化湿败毒颗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的3期临床试验批件。黄璐琦介绍,化湿败毒颗粒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门针对新冠肺炎开发的新药,这是我们对中医药充满信心的来源,更是我们给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社区救治:扩大抗疫根据地


  武汉卓尔万豪酒店是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的驻地。在医疗队入住的当天,东西湖区将军路街卫生院成为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与驻地相距300米,与最大的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相邻150米左右。高峰时期,医疗队周围聚集的病人高达3000多人。

  为避免患者涌向大医院,医疗队以金银潭医院中心,扩大抗疫根据地,中医救治方案向社区延伸,向卫生院延伸,从被动收治向主动救治转变,集中消除医院周边的病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吕文良与心理科主任王健义无反顾,最早为社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中医药治疗服务。

  2月1日,吕文良和王健来到将军路街卫生院,此时,住院部的病人有点恐慌,一位年轻的男病人因新冠肺炎而离世。卫生院没有半污染区,吕文良和王健毫不犹豫地换上社区简陋的防护服,进入了住院部。

  当时,武汉气温较低,病人关窗关门保暖,气味熏人。吕文良和王健给病人把脉观舌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不少病人看到吕文良防护服上的名字,上网搜索确信是大专家,争着找他把脉。一位女病人哽咽着说:“原来以为煎熬等死,您这么一解答,我心里舒服多了,一定安安心心地按时服用中药。”

  看完病人后,吕文良建议,每个病室的病人在保暖的前提下要开窗透气,让新鲜的空气流通进来。打开窗户,初春的阳光照进来,病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服用中药之后,病人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发热减轻、胸闷减轻、咳嗽减轻、核酸检测阴性,喜讯不断传来,中药开始抢手了。每个病人3天发放一次药物,有的病人等不急,就提前要药,生怕把他们的那一份漏掉了。

  为了方便患者与中医医生的日常交流,吕文良让后台设计一个二维码,患者只需要扫一下码,录入其基本信息,上传舌苔照片,就可以得到后方医生一对一用药的指导和咨询。新入院患者不需要医生费力宣传,自己拿着手机扫贴在墙柜上的二维码申请药物。

  一位15岁的少年和父亲相继染病,同住在一间病房,母亲感染新冠肺炎在春节前过世。王健得知此情况后,开展心理疏导,每次去住院部查房必定要探望,有时间还电话指导少年肺部康复和心理康复。

  别时风霜雨雪,归来春意盎然。广安门医院日前收到一份来自东西湖区将军路街道办的感谢信。信中说:“在你们的努力下,中医药物介入治疗患者无一例从轻症转为重症,无一例重症患者死亡。将军路街卫生院成为全区第一个患者清零的的医院。”

  据统计,医疗队在东西湖区张家墩和马池墩社区治疗80例居家隔离确诊及疑似患者;为将军路街卫生院210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并为124例患者免费提供中药救治;精心救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452名患者和雷神山168名患者。多位医疗队专家参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等多所医院的中医药会诊。专家通过“全球疫情会诊室”特别节目,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同行以视频连线方式,分享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经验。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在传染病的定点医院,中医首次整建制接管一个独立的病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与西医同台合作,共同防控疫情。”黄璐琦说。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